旗山香蕉曾經是台灣香蕉王國的產地重心,隨著時代變遷,許多事件的影響之下,旗山香蕉有誰還記得當時的輝煌呢?
香蕉外銷曾為台灣寫下一頁傳奇,這個傳奇隨著台灣青果合作社的沒落成了過往雲煙,這段靠著香蕉為旗山打造的黃金傳奇,也因近年來香蕉產銷失衡,讓蕉農們對往日的盛況不勝唏噓,旗山區愛鄉人士為挽救香蕉產業,發展出各種香蕉文創商品。
為了讓台灣香蕉外銷日本不受商人剝削,旗山蕉農在日治時期即成立「台灣青果株式會社」,在一九四○年曾外銷日本一百五十六萬簍,當時創造了旗山香蕉第一個黃金時期。
台灣光復後,「台灣青果株式會社」改名「台灣青果合作社」,成為台灣對日本外銷香蕉的專業機構,在民國五十六年,創造五千二百萬美元的外匯存底,成為台灣外匯的主要來源,讓旗山香蕉成為名副其實的香蕉王國,更帶動了旗山當時的繁華,旗山街上酒家林立,蕉農口袋麥克麥克,個個走路有風,成了酒家的主要消費群。
但好景不常,當時有「香蕉大王」之稱的台灣青果合作社理事主席吳振瑞,因拒絕當局有關改變香蕉包裝容器要求,擋人財路而得罪高層,遭栽贓指他用金碗行賄官員,令吳振瑞含冤入獄,台灣香蕉外銷自此一蹶不振,旗山香蕉的美譽不再。
香蕉產業每下愈況,台蕉在日本市場的市占率僅約一%,台灣青果合作社也因香蕉產業蕭條,幾乎是在空轉,蕉農因長期得不到青果合作社及政府協助,對香蕉產業失去信心,加上年輕一輩不願接續,使平均年齡七十歲的蕉農們,只能以維續情感和兼具運動的方式,繼續種蕉。
蕉農埋怨,當年香蕉是黃金,如今卻是如糞土,產量多時,一卡車香蕉賣不到三百元,風災吹倒蕉園,卻遲等不到政府援助。
旗山地區文創工作者,為了讓人緬懷旗山香蕉當年盛況,並推動香蕉觀光產業,設計「虛擬香蕉股票」、五名熱愛旗山家鄉青年組成「台青蕉樂團」,藉搖滾樂引起青年共鳴;另有商人推出香蕉娃娃、造型杯、香蕉脆餅、蕉寶寶帆布袋等產品,都希望藉連結產業文化、觀光,來重振旗山香蕉產業。
旗山香蕉也許風光不再,但熱愛那片土地的心還存著希望,透過文化產業的連結,讓現在的年輕人,能夠感受到當時屬於台灣的在地故事,而國片我不窮,我只是沒錢,帶你回到過去親身體驗過去勇於追求夢想和打拼的心情。
新聞來源: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cus/11050105/1120120814000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