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停滯不前的時代來臨,許多大學生寧可延畢,也不願意面臨失業!全國收入呈現薪水倒退的情況,物價連連上漲!究竟是何處出了問題?富人與窮人的拉鋸,經濟危機悄然而生!
稅制不公富人免稅你扛國債 作者: 張翔一 | 天下雜誌 – 2012年9月18日
【該課的課不到 政府窮、國債高】
2010年,台灣政府預算佔GDP的18.9%,是全球第6低。政府預算更年年大於稅收,只能舉債編列,如今高達5.26兆台幣的國債。台灣租稅負擔率不斷探底。但租稅不公,一再引爆民怨。「有錢人」繳的稅太少、避稅管道太多。稅負重擔,相對落在中產、受薪階級頭上。
【稅制破網1:富人所得越高 稅率越低】
攤開財政部公布的去年度所得稅資料,最高級距(年所得1千萬元以上)的8,050戶,僅佔所有納稅總戶數的0.14%,卻繳納了所得稅總額的30%。但背後的真相是,絕大多數的富人,根本不在這誠實納稅的8,050戶當中。因為他們的所得,都轉換為不必報稅、不會課稅的形式持有。他們的所得,幾乎全不在會被課稅的「分母」裡面,根本不必報稅。
【稅制破網2:富人財富隱形 享盡低稅特權】
根據美林全球財富管理長期進行的「全球年度財富報告」調查,在台灣,共有9.6萬戶富裕人士。他們的資產在4年內成長了30%,達10兆台幣,相當於全台1/10的財富。
但這些私人銀行的客戶,究竟繳了多少稅?一位外商金融業高階主管,對《天下雜誌》揭露了驚人的數字:「根據我們內部統計,私人銀行客戶每年所繳的稅,平均在年收入的8%到10%之間。」這個數字,遠遠低於綜所稅最高級距40%,和最低稅負制20%的個人稅率。
【稅制破網3:炒房炒股 稅超低】
股市大戶出售股票獲利,過去無須繳稅。即使明年1月1日起,證所稅雙軌制上路,被財經學者簡錫堦形容為「毀容」,早已偏離「量能課稅」原則的證所稅,仍在「按指數課稅」的荒謬原則下,極可能先「緩徵」2年。
而在房地產交易上,土地增值稅長期以來偏離實價的問題,更讓「炒房」的收益與稅負,明顯不成比例。「帝寶每坪成交價,飆破270萬元!」出現在今年4月的各報版面上。房仲指出,該戶共164坪,賣方是知名投資客,於2010年底購入該戶,購入價格約每坪220萬元。如果交易資訊正確,2年內一轉手,這名投資客就賺了8,200萬元。
但根據台北市地政處資料,這筆獲利8200萬的房地產交易,所需繳納的土地增值稅,僅有305萬,實質稅率3.71%。即使再加上契稅等費用,仍不到400萬,比所得稅最低級距的5%稅率還要低。
【我不窮,我只是沒錢】給你帶來窮人與富人最真實的差別>>>前往官網
資料來源:擷取自天下雜誌